烙饃機化解了“寒門學子”的心酸
“之前娘看胳膊已經借了外債,還能湊齊錢嗎?”阿浩擔心的發問。大紅色錄取通知書上“BD”帶給全家人的狂喜,被“拮據”的現實打破,換來一片沉寂。
前些年,母親做烙饃供自己上學,常年勞作,落下胳膊酸痛的病癥,再不治療,胳膊就要廢啦。如今手術治療后,還有部分外債沒還。
“寒門學子”,這個稱呼蘊含的是怎樣的心酸?為了阿浩上學,父親又開始挨家挨戶的借錢,“100”、“50”、“20”、“10”的票子鋪滿整張大桌子,就連硬幣都算上,也還差兩千多。母親也跟父親商量:“我的胳膊休息的差不多啦,你去找陳老板說說,咱繼續給他送烙饃吧?”“不行,醫生說,你不能在干重貨啦啦。”父親拒絕。“我不要緊,孩子不能不上學呀。”母親急啦。
再困難也不能斷送孩子的前途,基本是每個當父母的信念。之后,母親又操起舊業做烙饃,父親搭把手翻鏊子,阿浩包攬了送烙饃的活。自行車后座上固定好大木框,裝上滿滿的烙饃,阿浩瞪起腳蹬就走,一趟就是個把小時,每日都要往返好幾趟。
這天,阿浩頂著大太陽,騎自行車來縣城送烙饃,是又渴又累,就找了個干凈臺階坐下,準備休息一會再回家。
剛坐下,就有一位中年大叔走上來招呼“小伙子,你好。”阿浩很疑惑“你是?”中年大叔做起自我介紹,原來,他姓王,是烙饃機廠家的。“啥,烙饃機?”阿浩開始向王老板咨詢起來。越打聽,阿浩越心動,不用人費力烙饃,母親就不用那么勞累。
回到家,阿浩顧不得喝口水,就高興地對父母說起“烙饃機”。還有這種機器?父母很是高興,又怕上當。第二天,母親自己做烙饃,讓父親陪阿浩一起去見王老板。
父子二人被接到廠里,王老板親自演示操作烙饃機。沒想到,烙饃真的可以不用人費力氣做。烙饃機可以切面劑,大小還均衡,沖壓盤一壓,一個烙饃就出來啦。拿一張饃一瞅,饃花特好看,不像鏊子烙饃,火候掌握不好,饃花都焦糊了。忍不住咬一口,嚼起來更筋道,比手工的都好。
父親的心火熱起來:有了烙饃機,不但能賺更多錢,阿浩娘也能歇歇啦。這幾年老婆胳膊疼,做丈夫的怎么會不心疼。
趕忙問起價格,一顆火熱的心被澆了涼水。一臺要幾萬,這么多錢從哪弄?
兩人只好先回家。母親問起兩人啥情況,阿浩看一眼父親,先張口說了實情。一家人又開始為錢發愁。
一分錢難倒英雄漢,父親發愁錢,一連幾天都睡不著覺。最終,父親賭上最后的家當,把房子抵押借了高息貸款?;I齊了設備款,父子再次來見王老板,提了一臺烙饃機,就在自家房子里干起來。
有了烙饃機,母親都不用動手,只管看著機器,還可以做些家務。機器就是快,原來母親一天烙得烙饃,現在烙饃機一個小時就能完成。產量增大,得賣出去。父親開始根據公司傳授的經營策略,一步一步進行宣傳,每天銷量都在迅速增長。騎自行車送烙饃已經送不及,阿浩眼看也要上學走,父親咬牙決定先去買輛面包車。開車送饃,能賣給更多的客戶。沒想的哇,店老板們收到貨早啦,再下烙饃訂單都多啦。
家里一天天好起來,阿浩放心的踏上了求學路。在學校,阿浩經常給家打電話,母親每次都會告訴阿浩,最近又多了多少客戶,賣了多少饃,已經還了多少賬。阿浩認為是母親怕他惦記家里,總是報喜不報憂。年假回家,阿浩真正見識啦,家里確實生意好。才半年不到,每天都能賣近十袋面,還有人打聽到家里要訂貨。
阿浩一家靠著烙饃機,日子越來越紅火。房子贖回來啦,外債還啦。父母還供應阿浩上研究生、考了博士。還打算送阿浩出國留學呢。一家人的心酸歷程讓烙饃機化解啦。
我要評論: | |
* 內 容: |
(內容最多500個漢字,1000個字符) |
驗證碼: | 看不清?! |
共有-條評論【我要評論】